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成立宗旨

        本系成立的宗旨在於培育具有人本關懷,專業知能,及主動求知的職能治療人才,以服務於社會之醫療需求,及貢獻於科學之研究發展。職能治療服務對象包含各年齡層之身心障礙者。其主要的功能是促進及改善個案的生活適應能力,包括個案身心功能的發展、輔助用具的設計與訓練、以及環境的調整等等;目標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其潛能,做其想做的事,適當扮演其在家中及在社會之中應有角色,以增進其生命之意義與價值。並且為順應世界職能治療教育潮流、提昇本國職能治療人員專業教育水平,我們更進一步成立碩士班,以期提升職能治療學術研究水準,帶動職能治療臨床技術的改善,也使得病患可接受到高水準的職能治療服務。

► 教學目標 

  • 培養卓越的職能治療專業人才是本系之重要目標。
  • 大學部的教育著重在人文教育及專業領域中之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本系利用課程教授,結合臨床實習演練,及師生密切討論等方法,以培育學生能夠真誠服務照顧個案,正確善用專業知識技能,並能主動求知,終身學習。
  • 碩士班則著重專業人員在專業知識的深入及對研究能力的培育,並讓研究生從研究實驗中習得分析思辨與科學論述的能力,以銜接本校之職能治療基礎教育與健康照護研究所職能治療博士班課程。

以「職能」為核心,培育全人關懷的專業人才

在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我們以「職能」為教育與實踐的核心概念,致力於培育能夠協助個人重建生活意義與自我價值的職能治療專業人才。
「職能」(Occupations)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從基本的自我照顧、學業與工作表現,到休閒參與與社會互動,皆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職能」是人類日常生活的核心活動,也是健康與身心整合的關鍵。職能的參與與品質,不僅影響個人的健康與福祉,更關係到其自我認同與社會角色的實現。
本系強調以人為本的職能導向,融合基礎醫學、行為科學與社會人文領域的知識,從評估、介入到復能的每一階段,皆以恢復與強化個案的職能參與為目標。我們相信,透過有意義的職能活動,每個人都能重拾自信與尊嚴,實現自主且有價值的生活。
📘 以職能為核心的課程設計
本系課程設計環環相扣,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務,皆緊扣「職能導向」的核心理念:
  • 基礎專業課程:如《職能治療導論》、《人類發展》、《職能治療理論》等課程,奠定學生對職能概念、職能治療歷史與專業倫理的基本認識,探討不同生命階段中人們的職能變化與需求,建立學生對「職能」定義、意義與作用的基本認知。
  • 臨床專業課程:如《生理疾病職能治療學》、《兒童職能治療學》、《心理疾病職能治療學》等,以「職能評估與介入」為核心,強調依據個案職能表現來進行專業判斷與介入,訓練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個案的職能表現與參與限制。課程不僅重視疾病本身,更關注個案如何「重新參與職能生活」。
  • 職能導向評估與介入策略:包括《職能治療評估學》、《職能治療技術學》、《人類職能重建及調適》等,強調如何透過職能活動與環境調整,幫助個體恢復或增進功能。透過實例與模擬,學習如何運用職能活動進行治療介入。訓練學生建立職能導向的臨床推理邏輯,並強調以「有意義活動」為介入基礎。「職能活動」是介入的主要媒介,而非僅是輔助手段。
  • 臨床實習課程:如臨床見習與實習(在醫院、學校、社區等多元場域),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並從個案職能需求出發進行評估與介入。「以人為中心」與「職能導向」的臨床思維,是學生實踐過程的核心。
  • 跨領域與社會參與—深化「職能」社會價值:結合社會學、公共衛生、社工等概念,強調「職能不只是個人健康問題,也是社會參與的基礎」,鼓勵學生與醫療、教育、社工等領域互動,將所學應用於各個場域,強調「在地生活」、「實際參與」與「文化敏感性」,尊重個體職能選擇權、文化背景與生活方式,共同支持個體的職能健康。鼓勵學生探討科技輔助職能、職場支持系統、身障者社會參與等議題。「職能」的應用超越臨床,延伸至社會結構與公共政策。
此外,本系也設有多樣化的臨床實習與研究機會,讓學生能在實際場域中深化對「職能即健康」的理解,並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我們鼓勵學生在學術訓練中發展批判思考、倫理反思與實證實踐的能力,同時關懷社會、理解多元文化,成為能夠回應時代挑戰的職能治療專業者。